李强是马钢炼焦总厂焦炉调温工高级技师,同时也是马钢集团首席技师。参加工作32年以来,一直从事国内大容积焦炉热工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攻克了国内最大容积焦炉“炉顶空间温度过高”、“炼焦耗热量高”等一系列行业性难题,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一套符合国情的7.63m焦炉热工管理制度,为马钢加强焦炉管理、稳定和提高焦炭产量与质量、确保大高炉生产稳定顺行、优化焦炉热工技术、延长焦炉使用寿命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为国内在提高超大容积焦炉节能减排技术、践行“低碳经济”研究领域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李强曾获得“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安徽身江淮杰出工匠”等荣誉称号,入选安徽省“第七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
1988年李强从学校毕业进入马钢煤焦化公司,在环境艰苦的炼焦车间从事焦炉调火工作。他扎根在高温烘烤的焦炉炉顶,虚心向师傅求教,刻苦钻研调火技能,在短时间内便成为基层的技术骨干。2004年,李强代表马钢参加中钢协和国家社保部举办的“昆钢杯”第二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取得焦炉调温工比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2006年李强担任第三炼焦分厂测调作业区作业长,负责两座由德国伍德公司设计的7.63m焦炉的筑炉、烘炉和热工管理工作。这两座特大型焦炉在投产后暴露出许多问题,尤其是炉顶空间温度过高,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李强受命担任攻关组长,创建了一套符合生产实际的7.63m焦炉热工制度,攻克了这一难题。
2009年李强被聘为马钢首席技师,负责八座焦炉调火工作。2010年5#焦炉集气管严重堵塞,造成焦炉停产,担任突击队队长的李强对清扫工具和方法做了改进,当天夜里就打出一条通道,使5#炉在较短时间内就恢复了生产;2014年7#、8#焦炉部分小烟道发生煤气窜漏燃烧高温事故,李强通过采取“等压调节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及时消除了焦炉下部被烧坍塌的重大安全隐患;2015年,李强通过对焦炉热工制度的优化调节,将1#~6#焦炉标准温度机焦侧温差缩小10~15℃,这个技术创新项目节能减排效果显著;2016年在李强和其他攻关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举攻克了困扰新区多年的“7.63m焦炉炉头严重倒焦”的技术难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2018年7#焦炉52#桥管固定杯掉落集气管底部,导致公司煤气系统氧含量偏高,李强通过采用“隔断法”彻底消除了这个煤气系统重大安全隐患;2019年,李强和攻关团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通过采取增加协调PLC和焦炉DCS的相关程序,建立机车与集气管吸力控制系统之间的联系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将一组焦炉六段集气管吸力在生产、检修阶段的多种不同吸力值由原来的人工手动切换升级改造成自动切换,不仅提高了国内超大容积焦炉的自动化操作水平,而且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2020年4月,针对“共抓长江大保护、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中存在的问题,对未上脱硫脱硝装置的1#~4#焦炉烟气氮氧化物排放超标难题,通过采取延长结焦时间、降低标准温度、进行大幅热工调整等技术措施后,目前1#~4#焦炉烟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已低于国家150mg/m3的特排指标,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了“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
生产技术难题的不断攻克,不仅给马钢焦炉的稳产、优质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且还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直接经济效益。李强发明的《一种焦炉小炉门砖槽》专利技术结合平煤杆改造等措施,将两座7.63m焦炉单孔装煤量增加了3.36t,产生年经济效益2409万元;先进操作法《焦炉低耗能炉温精确调节法》实现年经济效益1414万元;《利用“等压调节法”消除焦炉小烟道窜漏》和《超大容积焦炉热工调节技术的创新与实施》两项岗位创新创效技术成果分别创造年经济效益206万元和553万元。
李强还参与了中国炼焦行业协会《7.63m焦炉等级鉴定标准》起草编制工作,以及世界上首座两段式焦炉的烘炉和开工方案研讨会,先后赴山东济钢焦化厂、湖南涟钢焦化厂等十多家单位进行技术指导。2010年李强远赴巴西,为巴西USIMINAS项目焦炉的开工投产和热工管理做技术指导,并对巴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获得了巴方人员的一致好评,为中国和马钢赢得了声誉。
李强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李强结合多年的理论钻研和实践探索编写授课内容,通过“职工大讲堂”、课堂理论培训、现场实际操作培训、学术讲座,以及“导师带徒”、“名师带高徒”等各种形式培训职工500余人次,有2名职工晋升为高级技师,7名职工晋升为技师,1名职工被评为马钢技能专家,1名职工被评为炼焦总厂首席技师;另外,还有1名职工获得马钢“岗位技术状元”称号,5名职工获得马钢“岗位技术能手”称号。
李强每年都积极参与技术攻关,取得了累累硕果:有30多项成果获得公司级以上奖励,3个项目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个项目获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技术创新成果奖;7项QC成果获得“冶金行业优秀和先进质量管理小组”等奖项;李强共获得国家专利49项,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19篇;李强《焦炉低耗能炉温精确调节法》和《焦炉小烟道窜漏等压消除法》被命名为“先进操作法”,李强提出的6项合理化建议被评为集团公司二、三级合理化建议。